“袜子买3送3”到手3双,网购“图文陷阱”必须
近年来,电商平台上频现商家利用“图文游戏”误导消费者的“套路”。从抽纸规格模糊到质保期隐藏小字说明,再到袜子“买3送3”实际仍是3双的话术,让不少消费者在收货后大呼上当。(见4月6日《现代快报》)
“150张×6包”的抽纸到手变成3包,“买3送3”的袜子实发3双……这些精心设计的“图文游戏”正成为一些电商卖家的普遍做法。表面看这是商家抖机灵的营销话术,实则是赤裸裸的商业欺诈。若任由此类“套路”蔓延,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,更将动摇电子商务发展的信任基石。
商家玩弄文字游戏的本质,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“精准欺诈”。在虚拟交易环境中,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提供的图文信息判断商品属性。某些商家正是抓住这一特点,通过主图夸大宣传、详情页模糊表述、关键信息字号微小化等手段,制造认知偏差。这种行径已超出合理营销范畴,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当前法律惩戒与平台监管尚未形成更加有效的震慑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小额商品欺诈最高赔偿仅500元,相较于商家的不当得利可谓九牛一毛。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2022年涉及“图文不符”的投诉中,83%的涉案金额不足50元。违法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,使得“套路营销”几乎成为部分商家的常规操作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“蚊子肉也是肉”的欺诈逻辑,正在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。
信任是电子商务的一大核心竞争力。中国互联网协会调查显示,遭遇过“图文陷阱”的消费者中,62%表示将减少平台消费频次,18%选择彻底放弃网购。这种信任损耗带来的负面体验可能会通过社交网络辐射影响更多人,不得不引起重视。当“收到货和图片完全两样”成为普遍吐槽,电商二十年培育的消费习惯可能“毁于蚁穴”。
治理网络购物中的“图文陷阱”,需构建全链条防护网。可以通过法律修改完善,对商品关键信息的文字字号做出明确要求;执法部门可对“买×送×”等易歧义表述制定强制标注的解释条款;平台方要升级审核算法,对主图与详情页实施动态监测,将“小字免责”纳入违规关键词库,建立“欺诈商家黑名单”共享机制,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。
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不该成为网购的“人肉测谎仪”。从“货真价实”的千年商训到“无信任不电商”的现代准则,诚信始终是商业文明的底线。唯有让每个“买3送3”的承诺都经得起放大镜检验,才能守护好数字经济最宝贵的信任资产。毕竟,任何商业模式的繁荣,从来不是建立在消费者“踩坑”的基础之上。(苑广阔)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- 04-19 不“脱网”,也别“陷网”
- 04-19 合见工软:AI算力时代的中国EDA新质生产力突围
- 04-18 河北移动与北人集团共建“低空经济+智慧零售”
- 04-18 直播间“坑老套路”瞄准银发族
- 04-18 “袜子买3送3”到手3双,网购“图文陷阱”必须
- 04-17 中国科学家发现抗真菌 “秘密武器” 曼迪霉素
- 04-17 迎战大风红色预警 河北移动全力筑牢通信防线
- 04-17 华为云发布全栈智能云服务解决方案 加速产业数
- 04-17 治理偷拍黑产,让“住得安心”不再是一场冒险
- 04-17 规范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有序


阅读排行
推荐教程
- 07-25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试车连续成功
- 01-21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:发现一批境外恶意网址
- 01-21 “星火·链网”超级节点(济南)上线
- 01-20 不止于造车 车企竞相驶入“人形机器人”赛道
- 01-20 直播间里的“干儿子”,用一声声“妈妈”骗走
- 01-20 科学大模型:“上线”之路还有多远
- 01-04创胜系列数据库添加子游戏脚本
- 01-03网狐系列净销量和日销量统计脚本
- 01-03平台明细脚本
- 01-03转账返现脚本